台灣動畫影展

上禮拜台中舉辦了國際動畫影展,我所幸有機會參與其中一場座談會,聽聽台灣專業影像工作室的經歷分享。其實說起來也好笑,我因為平常基本上是完全不看電視的,比較喜歡在Youtube上直接挑自己想要看的影片消遣時間。然而我沒特別想過,電視上的廣告、台灣歌星的MV、球賽動畫等等很多都是由台灣的工作室製作的,以前總是以為我們這方面相對美國或日本不太發達。當然,台灣目前確實是還沒有做出像吉卜力、迪士尼、皮克斯等級的長篇作品全球發表,但至少論技術而言看來是真的未必輸國外團隊。

有趣的是,不同的產業都會有共同處。我的公司以前專門做代工(OEM),就是依照企業客戶的需求跟設計,提供設備跟人力完成產品。然後這樣做著做著累積一定的經驗,就晉升到ODM,不再只是生產,而是還能夠提供設計,藉此能將自己和純粹代工做出區別。這兩個模式最後都是產品貼上企業客戶的牌子,由客戶自行銷售。

而進入到下個階段,就是自己經營品牌(OBM),這個就是台灣的弱點了!我們的技術真的不一定輸別人;華碩的產品就硬體規格絕不輸三星或蘋果,但這些國外品牌的行銷真的就是厲害,沒話說。以前的代工年代,就是比價錢比規格,有很明確的比較方式和進步途徑。然而做品牌講究的東西比較抽象,也比較仰賴品味跟感覺,是沒有標準SOP能夠教的。就質感而言,台灣確實有在進步,但這看來看去真的是我們的弱點。

影像工作室的前輩也提到相似的處境,認為台灣動畫界目前最欠缺的其實是寫劇本的。台灣的人口少,美國或日本光是內需市場就能養活很多影像團隊了,而台灣如果要投資大量的人力完成長篇作品,肯定是需要到海外找市場,不然即使2300萬人都看你的電影,搞不好還是會虧本。可是要效仿美國電影公司,編寫出全世界都人都愛看的電影... 說得比做得容易,不只是語言能力要強,要能夠找到各個文化的共同共鳴處。

整體而言,我更深刻的感覺各行業的核心是相似的。做ODM動畫,和ODM秤子,都需要跟客戶討論拿捏理想需求和現實限制,初版完成後接著一樣也是一來一往的調整。而真正的挑戰是推廣自己的品牌和原創故事,這也是我到了新公司行銷推廣全新產品後深刻的感覺。

座談會影像工作室參考作品:
MixCode (TuBo):


仙草影像:


提摩西影像:


Comments